今天是:

2022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进“工匠精神”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发布者:殷悦发布时间:2023-03-21浏览次数:89


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劳模精神、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新时代需要各行各业成千上万的工匠,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技工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瓶颈。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也就是要以改革的思路,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学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培养的是建筑施工、管理、咨询服务等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直属党支部与学院有必要探索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推进“工匠精神”实践中心建设,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弘扬工匠精神,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质。

一、直属党支部推进“工匠精神”实践中心建设

在直属党支部推动下,支部书记牵头负责,组织制定“工匠精神”实践中心建设方案,建设进度表和建设项目清单,组织实施,挂牌成立,成为开展“工匠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二、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1.支部党员要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意识。工匠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前提是需要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只有人人具有工匠意识,才能时刻以工匠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成为行业工匠作为目标追求。支部党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宣传培育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如支部书记“工匠精神”专题党课宣讲、组织开展“工匠精神”事迹报告,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情,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行家里手学,唯有博学善思,才能看得更远,理解得更透。

2.发挥支部党员“传帮带”作用,积极培育学生工匠职业技能。扎实的职业技能是成为行业工匠的基石。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职业技能高超,都称得上是行业工匠。支部党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带领学生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岗位实训实践和社会实践、职业技能比赛,营造比学赶超的热潮,练就独门绝技。

3.支部与学院组织开展“五名”工程,厚植工匠文化。“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工匠文化的滋养,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落脚点。在支部委员会带领下,积极组织开展把“工匠精神”融入学院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的布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打造建筑类名人、名企、名建筑、名工匠、名校友为主体的“五名”工程,让学院一景一物都能体现“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组织举办各类大师、名师、巧匠的作品展览,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近距离感受独具匠心的创作,体会“工匠精神”的精髓。通过以上举措,在校园里厚植精益求精、崇尚品质的工匠文化。

4.支部与学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创新“工匠精神”活动载体。支部与学院组织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形成师生共识;组织开设“匠心讲坛”,邀请与学校行业相关的企业劳模工匠走进校园,与大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增强“工匠精神”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支部带领学院团委成立“匠心社团”,结合学院办学专业,引导学生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体验“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支部积极推进建设“辅导员工作室”,以“工匠精神”为切口,建设辅导员“劳动教育工作室”和“匠心育人工作室”,开展系列研究和实践活动。